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原标题:警惕“媒介依存症” 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
随着平板电脑、手机、智能手环等新媒体终端设备的发展与普及,新媒体对世界的影响与改变越来越大。少年儿童作为新媒体最热衷的使用者,其生活方式、行为习惯与思想观念等所受的影响比成年人更深。新媒体是少年儿童学习、生活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,但因为他们自控能力差,更容易沉溺其中,挤压侵占正常学习、休息时间。根据近期调研发现,我国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超过四成,该群体中拥有手机的占比78%。不少孩子在手机、电脑等新媒介的陪伴下日渐“孤岛化”,加上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,容易引发儿童媒介依存症。该病症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,还会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、性情孤僻、思维模式受影响等症状。由此可见,媒介依存症问题不容小觑,需要家长、学校、政府及其他机构多方作为,共同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。
学校奠基石,叩开媒介依存第一门。学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、指导者、价值观和人生观建构的帮助者、促进者。在当今这个多姿多彩又纷繁复杂的社会,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,也应对学生在媒介接触方面做出正确的引导。教师以身作则,养成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,在授课及日常生活中乐于与学生进行经验分享,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。借助校园广播、校园读报栏等载体,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兴趣和科学的媒介接触习惯,合理运用各类媒介。同时,建议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。譬如,在学校时禁止使用手机,对违规使用手机制定相应的处罚;增加日常关爱行动。增设免费座机,方便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,增设预防媒介依存心理课堂,培训在校老师,及时关注发现学生的媒介依存症相关表现并及时开导;丰富校园生活,增设运动设施。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,将运动、帮长辈做家务也加入家庭作业范围内。
家庭破顽石,打破媒介依存硬铁索。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,做负责的家长。于情于理于法,父母都应为孩子创造符合其身心特点的成长环境。譬如,父母应提高媒介素养,做信息的“把关人”,帮助孩子选择内容,锁定节目,解读信息,并规定每次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;以身作则,做孩子的榜样。父母在子女监护照料、教育引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父母自身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,陪伴孩子一起学习、游戏和玩耍;与孩子互动,给予子女陪伴。少年儿童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增长知识、拓展视野、沟通感情、提高认知能力。在生活中,家长可以跟孩子做家庭游戏、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、陪孩子阅读、画画,或者带孩子外出运动、逛公园等,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。
社会政府筑坚石,筑牢媒介依存厚栅栏。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预防青少年沉迷新媒体,并建立舆情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行政引导与监控管理。严控媒体传播的内容,筛选健康的信息。对向学生推广传播的信息,建立严格的筛选管控机制,严厉打击烂俗信息,大力宣传推广正向价值信息力度;加强媒介相关企业道德教育培训。增强行业对面向学生发布媒介相关内容的重视度;增设针对预防治疗媒介依存症的相关机构。譬如,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卫生院通过走访以及材料调研,发现疑似媒介依存症的少年儿童占比30%。镇卫生院迅速增设专门科室,组织培训相关治疗工作人员,同时与学校对接,开展医疗关爱,针对学生出现的媒介依存症苗头,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方案,及时进行对应预防治疗。
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,是国家、社会、学校、家庭的共同责任,是延续美好明天的希望所在。让我们携手警惕“媒介依存症”,毕竟,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,就是呵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(谭枫芸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