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热点 > >正文

每日热议!少卖两个月车却还能同比增长,上海汽车市场为什么韧性这么强?

2022年的上海汽车市场,再次证明了自己强大的消费韧性。


(资料图)

在两个月几乎没卖车的情况下,上海车市2022年依然完成了三件事情:

1. 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:2022年乘用车销量73.96万辆,全国城市排名第一,同比增长0.74%。

2. 新能源汽车销量全国第一: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.50万辆,全国城市排名第一,同比增长37.1%。

3.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全国第一: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45.3%,全国城市排名第一,较2021年提升12个百分点。

毫无疑问,上海市场有量、有质、有示范效应,是包括主流品牌、高端品牌、新能源品牌在内几乎所有品牌的重点市场。而且,经济大环境越是存在不确定性,上海市场所能提供的确定性,对于各大汽车品牌而言越是珍贵。

今天我们就将从三个维度梳理上海市场:价格分布、新能源、区域属性。

每卖三辆车,就有一辆高端车

无论是按照传统认知中的“豪华品牌”标准,还是按照“30万元以上车型”标准,2022年上海市场的高端车销量占比都达到了1/3。

按价格段来看,现在传统豪华品牌与新势力品牌竞争最为激烈的30-50万元高端车区间,占上海市场销量的份额达到了28.4%。这一占比,甚至比主流合资品牌主导的20-30万元价格段更高。

而在上海地区热销的高端车型,特斯拉与奔驰、宝马占据绝对的主导。Model Y和Model 3销量远超其它高端车型,奔驰与宝马的三款主力国产车型也悉数在列。相比之下,奥迪仅有Q5一款车型进入了上海高端车销量前十,从品牌认知和产品均价而言,落后于奔驰、宝马。

值得关注的是,除特斯拉外,2022年上海最热销的高端电动车,并非与上海有“本土渊源”的蔚来,而是极氪001。这也侧面反映出在30-40万元价格段里,蔚来2022年的产品线并没有做好衔接,使其在消费力最强的“大本营”中让出了不小的潜在市场。

但是,上海最大份额的汽车消费仍然是10-20万元的主流价格段,占比接近4成。分品牌来看,比亚迪依靠完整的主流插电混动产品布局和80余家门店的绝对渠道数量优势,拿下了上海市场14.2%的份额,位居品牌排名第一。

排名其后的品牌,多为上海本土车企的品牌,上汽大众、别克和荣威在上海还都有为数不少的出行市场、单位与企业采购订单。而刨除与上海本地车企相关联的品牌,在品牌份额中,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点:一是主流合资品牌中,只有丰田的市场份额达到5%,可以配得上“主流”之名;二是没有任何一个来自外地的主流自主品牌,能在上海市场进入“主流”行列。

所以,在上海市场的消费中,高端车与主流车几乎是平分天下,但无论是哪个市场,品牌的集中度都在提升。高端车市场就是BBA和特斯拉,主流车市场则是比亚迪、大众和丰田。除上汽外,没有任何主流自主品牌能够在上海市场上量。

插电混动在上海最后一个“尖峰”

从2020到2022年,上海市场的纯燃油车销量下滑超过25%,而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则均增长超过1.5倍。尤其是插电混动,2022年的销量同比增幅接近6成,增长速度远快于纯电动。

2022年是上海市给插电混动“送绿牌”的最后一年。从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趋势来看,纯电动的渗透率基本在30%上下趋于稳定,但插电混动渗透率则是从下半年开始开启连续增长,从10%左右一路攀升至23.7%。纯电动与插电混动在上海新车市场的占比,2022年约为6:4。

很多人会认为插电混动在上海的增长,是在政策结束前最后的周期里集中爆发的体现。但事实上,真正吃到这个红利的品牌,只有比亚迪和理想。

比亚迪自去年6月开始,插电混动在上海的月销量从3,000+辆一路上升至14,000+辆,充分抓住了主流消费群体对路权与用车全场景适应兼顾的需求。而理想则是借由理想L9、L8两台爆款新车赶上了最后的“送牌期”,12月销量较上半年水平提升了4倍。

除了这两个品牌,包括荣威、AITO两个同样在上海热销插电混动的品牌在内的其它品牌,并没有在年末出现销量高峰,甚至12月销量环比还有所下滑。

从插电混动车型销量来看,上海市场的热门插电混动车型,除了非家用比例较大的微蓝6 PHEV外,其它与全国市场基本一致。而2023年的开局,插电混动在上海预计会进入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,市场活力与价格段预计成反比。对高价位的理想而言,用户以燃油车牌照额度购买的心理障碍相对较低,但对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主流平价品牌的影响会更大。

再来看纯电市场,除了Model Y和Model 3两款爆款车型外,上海市场私人购买最多的品牌是上汽大众和比亚迪。比亚迪海豚、元PLUS、汉EV构成了完整的主流市场纯电梯队,而上汽大众的ID.3、ID.4 X在知名度和各类政策推动下,也在上海有较高的份额。

总体看来,上海新能源市场呈现出较强的比亚迪+地域品牌特性,比亚迪占据超过3成的份额,而特斯拉、荣威、大众(主要是上汽大众)、蔚来、别克借由本土的品牌认知、公共关系、渠道,分别位居2-6位,其余品牌份额均未超过3%。上海市场的新能源品牌格局与全国的差异,也意味着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。

上海车企的区域优势正在弱化

在上海的区域汽车企业,主要包括上汽系、特斯拉中国,勉强可以再加一个蔚来。其中上汽系是指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、上汽乘用车、飞凡汽车、智己汽车和上汽大通。

从2020到2022年,上汽系在上海市场的份额以每年约3个百分点的速度下滑,其中下滑最严重的是上汽通用,市占率从2020年的14%跌至不足10%,传统优势车型GL8在上海的销量2022年同比下滑近35%。但考虑到上海市场目前除了比亚迪,很难有其它主流合资或是自主品牌进入,上汽系在上海市场的份额下滑,更多源于自身。

而主攻纯电动的特斯拉与蔚来,在上海市场的份额也趋于稳定。特斯拉在产品上没有大的变化,主要是靠价格在调控消费预期与销量,份额企稳将是长期趋势。蔚来则是新车的市场表现没有达到预期,2023年如果想要在份额上有进一步突破,换代的ES6是最后的增量机会。

总体来看,上海市场的区域属性仍然较强,但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品牌与技术格局的变化,以上汽系为代表的区域企业份额也在持续下降。对于其它想要打开上海市场的新能源品牌而言,打破地域品牌护城河的机会,只能是以更加务实的产品与态度,正面搏杀私人市场。虚空的品牌营销,难以得到上海市场的青睐。

写在最后

上海市场的特征,是既开放也务实。开放在于,上海市场并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外来品牌;务实在于,上海市场对于产品价值与价格的匹配有细致的考量,不轻易讲情怀、谈信仰。2023年,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无可避免,上海市场的这一特征势必会更加强化。

此时,上海市场作为在全国有极强示范效应的市场,其消费特征、发展脉络、潜在趋势,很多时候可以引领全国市场,成为全国趋势的缘起之地。比如自主插混对和合资燃油车的份额抢夺,比如高端新势力在细分市场对BBA的超越,这些趋势如果没有在上海市场发生,如果品牌不先在上海进行实践,自然也就不可能辐射到全国市场。

标签: 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

相关阅读